通过几个案例揭秘网络贷款的骗局
前几天和一位前来咨询的大姐聊天,说起现在网络犯罪的话题,她说现在有的事儿啊说不清,很奇怪,听着都觉着不可思议,有的就是在瞎扯,怎么就会有人轻易相信?然后被骗。还真是,我也经常为此感到不能理解,怎么就相信了呢?
一、来自一个故事的启发
随手翻阅谢尔顿的《假如明天来临》,里面讲了一个略显俗套的故事。主人公惠特妮乔装打扮成一位极富有的贵妇来到一家名牌珠宝店,她进店后对店内陈列的名贵珠宝一律瞧不上眼,她对店员说要购买价值十万美元以上的绿宝石。精明的珠宝店经理霍尔斯顿亲自接待了这位贵宾,并把她带到只针对高端客户的展厅,在这里惠特妮看上了一枚十克拉的哥伦比亚绿宝石,最终以十万美元成交,惠特妮开具支票,拿走了宝石。但是第二天,惠特妮又返回到店里,霍尔斯顿心里七上八下以为是要退货,而没想到的是,这位贵妇还要再买一颗一模一样的宝石,并且理由很充分,心情很急迫,最重要的是不惜重金、高价求购。霍尔斯顿告诉惠特妮,市面上几乎不可能再有同样的一颗绿宝石。越是没有,越是想要,一边饥渴地要买,一边饥渴地想牟取暴利。霍尔斯顿为这千载难逢的商机而垂涎欲滴,于是跳进了陷阱,他答应惠特妮帮她找一颗一模一样的宝石。“这也太瞎扯了吧!”当我正感叹谢尔顿编写的剧情毫无悬念很low的时候,霍尔斯顿已经沉浸在豪挣一笔后坐着豪华游艇度假的幻想中。谢尔顿写道:“他的贪婪正在与他的常识做斗争,但他知道,不管怎样都不能失去这个绝佳的机会。”最终,霍尔斯顿一步步进入骗局,以双倍还多的价格将其原本卖出的那颗十克拉的哥伦比亚绿宝石又买了回去。惠特妮空手套白狼将15万美元骗到手。就这样,霍尔斯顿走进了骗局,那一刻,他似乎深信不疑,事后惊醒,不过是鬼迷心窍,但却为时已晚。
分享这么一个看似有点无聊的故事,实则是因为这句话——“他的贪婪正在与他的常识做斗争”“不管怎样都不能失去这个绝佳的机会”。在利诱和机会面前,心里住着的“贪婪小人”和“常识小人”在打架,“贪婪”越来越膨胀,“常识”则节节败退。这正好回答了我和来访的大姐的困惑。怎么就相信了呢?
让我们通过下面几个案例来感受一下现实中的“不可思议”,看看是什么战胜了人们的常识。
二、网络贷款中的刑事犯罪
1.网贷中的帮信罪
2022年8月,逄某因分包燃气、绿化工程需要贷款投资,但因其在多家网贷平台贷款逾期导致信用不良未能成功。逄某遂通过网上寻求他人帮助贷款,一名叫“王哥”的网友称外地有贷款渠道,并向逄某推荐了一个微信昵称为“四海金融”的人。逄某添加微信好友后,“四海金融”称需要逄某注册一个公司账户,用公司账户贷款买车,然后把车卖掉获得款项,包吃包住包路途费用,对方提成10%,并让逄某到上海市注册。逄某同意后,“四海金融”为其购买机票,逄某于2022年11月1日从青岛市到达上海市,在宾馆住宿一个多月,“四海金融”未与其见面。“四海金融”又称在上海无法注册,让其去北京市并给其预订了高铁票。逄某到达北京市在宾馆住宿半个月,“四海金融”又称在北京市也无法注册,又让其去大连市并为其预订了高铁票。逄某到大连市后,“四海金融”将其拉进一个名为“大连业务群”的微信群。逄某在“四海金融”的引导下用其个人信息注册了大连鑫圆迪海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并领取了营业执照正副本,还添加该群内一个微信昵称为“成总”的人为好友。2022年12月29日,“成总”通过微信向逄某发送大连市一家浦发银行营业厅地址,并让其和一名陌生男子去办理该公司的对公账户和U盾。后将该公司营业执照、对公账户银行卡和U盾等交给“成总”派来的一名戴口罩的陌生男子。之后,逄某返回青岛市。两周后,逄某发现微信联系不上“四海金融”和“成总”。2023年2月4日,逄某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核实,在逄某出借公司账户期间,该公司的上述浦发银行账户被用于电信诈骗活动,单向流入资金365万余元,涉及电信诈骗案件8起、电信诈骗资金263万余元。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以逄某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千元。【案例来源:海南省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2024)琼0271刑初1112号刑事判决书】
2.网贷中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2024年6月,被告人李某以帮助白某蒙(另案处理)、郭某(另案处理)办理贷款、刷流水为名,在常某花(另案处理)等人的安排下,介绍白某蒙、郭某到天津市使用银行卡将转入卡内的涉诈资金多次取现。其中,白某蒙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取现4万余元,郭某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取现8万余元。涉案银行卡中有被害人报案的电信诈骗资金共计12万余元。河北省行唐县人民法院以李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案例来源:河北省行唐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4)冀0125刑初304号】
3.网贷中的盗窃罪
2024年5月23日22时许,张某以帮助何某成办贷款为由取得何某成的信任。在广州市从化区某沐足酒店202房间,张某以需要手机查看何某成征信、社保公积金等材料为由使用何某成的手机,张某在何某成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何某成的手机以何某成的名义向网贷平台贷款53400元,在上述贷款53400元到达何某成的银行账户后,张某从何某成的账户转账57000元到自己持有的银行账户中。何某成于次日发现被骗后到公安机关报案。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法院以张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并处罚金四千元。【案例来源: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4)粤0117刑初890号】
三、网贷怎么避坑?
怎么就相信了呢?因为欲望战胜了理智。看完这些案例,你发现了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盗窃罪,总有一款适合在网络贷款中迷失的人。
如今,网贷便捷,但乱象频发,有些人用款心切,却急不择途,轻则陷入债务危机,重则可能带来牢狱之灾。
有时候,我在想,像上述案例中的人,他们真的相信了吗?这么明显的坑竟然识别不出来吗?我不相信他们真的信了。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些自我欺骗的成分在,因为贪婪产生侥幸心理,因为侥幸而麻痹自己,然后一步步走向网贷的陷阱。
怎样避坑呢?当然是选择正规平台,看清合同,算清成本。国家反诈中心提醒我们:“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正规贷款在放款之前不收取任何费用。切记:任何网络贷款,凡是在放款之前,以交纳“手续费、保证费、解冻费”等名义要求转款刷流水、验证还款能力的,都是诈骗。”要做到这些,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看好自己的账户,不要随意让他人操作手机,更不要把银行卡或账户交给他人使用。但是,我认为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识别陷阱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识别自己,在看似好的机会面前保持冷静,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保持清醒。
- 上一篇:没有了